首页. 新闻动态. 文博资讯 >申遗是文明发现保护展示宣传之旅——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谈老司城申遗

申遗是文明发现保护展示宣传之旅——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谈老司城申遗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项目经过委员会专家的讨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48个世界文化遗产,是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谈起老司城的申遗与保护,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感慨良多:永顺老司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是一项科学严谨的文化实践,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更是一次艰辛、务实、高效的文明发现、保护、展示、宣传之旅。

  永顺老司城遗址申遗于2010年提出,它的研究与保护则从1995年首次考古发掘就已循序渐进的展开,并得到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与湖北恩施唐崖遗址、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代表“中国土司遗址”作为201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指定湖南省文物局为三省三地联合申遗的牵头单位。在申遗过程中,省文物局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要求和规程,积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研究  揭示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申遗项目突出普遍价值的归纳、提炼、论证是申遗的必要和前提。对此,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湖南省文物局与州县两级政府组织专家和专业团队,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一是聘请国内权威考古研究机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三次考古基础上,针对性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进一步厘清了遗址布局,共完成考古发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积2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5万余件,出版考古报告《永顺老司城》(上中下册),为价值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二是聘请吉首大学等科研院所对涉及老司城遗址16项重点课题,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领域进行研究,完成学术研究论文7篇、专著9部、研究综述3篇,揭示了土司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是聘请具有编制申遗文本丰富经验的国内一流申遗团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历史研究院)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格式要求,编制《土司遗址申遗文本》和《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并对遗址本体保护和展示项目,委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确保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根据编制文本单位的要求,永顺县收集整理相关史志和土司相关书籍300多册、图片资料7000多张及水文、气象、环境等22个部门文件资料56件,及时提供给文本编制单位。2013年12月申遗预审文本顺利通过国际专业机构ICOMOS初步审查。2014年9月ICOMOS委派专家现场考察评估后,按照ICOMOS来信要求,先后两轮及时提交了申遗文本编制所需补充资料。 2015年4月顺利通过了国际专业机构对申遗文本的最终审查,并推荐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坚持综合保护  完美展示遗址价值

  一是以完善法规体系加强遗址保护管理。经过组织法律工作者调研起草、社会各界论证,2013年4月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并从2013年7月1日起颁布实施;各级人大和政府共颁布实施《永顺县老司城遗址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房屋管理实施办法》系列法规15个,为老司城遗址披上“保护衣”。编制了《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2013—2030)等遗址保护规划和《祖师殿建筑群保护修缮方案》等建设方案77个,为老司城遗址戴上“紧箍咒”。二是强化遗址本体保护。省文物局积极上项争资,得到国家文物局项目资金的重点扶持,先后组织实施了衙署区、首领生活区、宗教区、墓葬区及正街、河街、左街等一系列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完成了危重文物本体抢险加固工程、本体保护及展示工程、消防、安防、监测体系工程,完成了祖师殿、玉皇阁、土王祠、文昌阁、子孙永享牌坊、小德政碑等古建筑保护维修和防雷工程。加快老司城遗址博物馆建设,使之成为全面诠释展示土司文化、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加强现场守护,加大遗址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对重点遗存、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值守,确保遗址及文物安全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开展环境整治。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要求,用世界文化遗产视角和“原遗址、原生态、原文化、原住民”的保护原则加强遗址保护管理,全力推进“治山、治水、治污、治路、治乱”工程,实施了遗址核心区民居搬迁及安置补偿、民居改造、绿化、污水处理和电力通信饮水管线下地工程,完成了老司城公路两侧绿化、一期本体保护工程等建设,充分体现了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完美地展示了遗址的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民生工程

  老司城遗址申遗工作开始后,李友志副省长在省政府协调会上及赴老司城遗址现场考察时,多次强调老司城遗址申遗既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存遗迹和文物,又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申遗项目建设与原住民技能培训相结合,与改善原住民生活环境、提升品质相结合,完成了管线入地工程、公路硬化、遗产区游道、村民户间步道等道路系统建设,特色民居改造、危房改造和污水处理项目,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等。

  坚持宣传推动  营造全民参与遗产保护氛围

  申遗过程中,通过举办学术研讨和创作活动,推介老司城遗址价值和历史文化。设计开通了“中国·老司城”网站,及时推送英、日、韩等多文本的信息,并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多渠道、多层面进行宣传推介,营造全社会参与申遗的良好氛围。

  永顺县委、县政府积极展开社会宣传工作,组织万名干部、学生和群众申遗知识培训,开展 “土家语进课堂”“摆手舞进课间操”等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老司城村民土家语、哭嫁歌、打溜子、毛古斯、摆手舞、土家山歌等非遗培训,并在县电视台每天定时播放《奇迹老司城》宣传专题片,全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申遗的良好氛围。

  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保护管理好世界遗产

  申遗成功是湖南省从文化遗产大省向文化遗产强省突进的标志性大事件。但申遗成功并不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终点,而是进入一个更高的起点。

  严格按照保护为主的原则、真实性的原则、集体保护原则和整体性的原则,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保护管理好世界遗产,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既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健全完善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保护和管理机制,为遗产保护措施的有效执行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完善遗产保护网。建立完善本体和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保护措施,实现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保障遗产的安全和完整。深入广泛开展遗产价值及遗产保护理念的公众推广,提升遗产地民众和利益相关者对遗产保护与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保障遗产的长期和有效保护。加大遗产资金、技术、人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合理利用好世界文化遗产  实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

  在有效保护管理好的前提和基础下,坚持既有利于遗产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坚持服从服务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一方面要结合大湘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湘西扶贫开发战略和武陵山区文化生态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居环境,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惠民、富民目标,让文化遗产地居民和文化遗产拥有尊严,发挥文化保护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遗产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展示等多种途径方式,让文化遗产说话、让文化遗产讲述湘西故事、让文化遗产阐述湘西特色,见物、见人、见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家、爱乡、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湖南篇章的进程中,发挥文物的积极作用,为改革和发展注入文化活力、增添文化动力、释放文化推力。再次,在文化遗产利用过程中,特别要反对过度开发、竭泽而渔的做法,在利用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文化遗产的脆弱性,研究文化遗产利用的合理方式并确定文物承受能力的界限,保证利用合理、规范和有序。

让人民群众共享申遗成果

  让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民心工程、民意工程、民生工程

   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忽视和割断文化遗产与民众的历史渊源和联系必然损害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甚至危及其存在的基础。因此,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为本,坚持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有利于惠及民众的原则,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和监督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民生工程、民意工程、民生工程,努力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果全民共享。 (湘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