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2日,“海兴与唐代沧州港暨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学术座谈会”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海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海兴与唐代沧州港的历史渊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当地学者刘立鑫、孟建华介绍了海兴近年来多次发现沉船、船坞机构遗迹等情况。据悉,地方文物部门进行了多处古遗址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大量宋代铁钱及很多精美的宋金瓷器和残片,以定窑、磁州窑为多,同时也有不少来自龙泉窑、钧窑、景德镇窑的精品。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根据1987年秋在海兴县大口河盐场开发工程中发现的一艘西汉早期的大型沉船推测,沧州无棣港开通的时间至少在秦汉时期。他认为沧州无棣港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无棣港的资料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沧州乃至河北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历史借鉴。浙江大学教授刘进宝指出,自汉代以来,沧州就是与东北亚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区,这一区域有非常发达的海上航线和港口。据《唐会要》卷八七《漕运》记载:“永徽元年,薛大鼎为沧州刺史,界内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薛大鼎传》的记载更为详细:薛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废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由此可知,无棣港既是这一地区的中枢转运港,又是河北海运的母港,在唐代就已经很发达了,并在东北亚交往或北方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武汉大学教授魏斌从海神信仰与海港发展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北朝时期沧州麻姑遗迹的存在,无疑说明这一地区至迟在北朝时已经是很重要的海上通道。正像宋元以后源于福建的妈祖信仰向全国的传播一样,海上女神麻姑或许也经历了一个自北方滨海扩散到江南地区的过程。这对于重新理解中古以前北方滨海的人群移动和海上交流,是一个重要线索。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认为,“沧州是河北内河航运的终点和海运的起点,无棣港既是中枢转运港,又是河北海运的母港”。唐代沧州港是由海港和河港组成,即由今海兴县与黄骅市等沿海地区的海港泊位和流经今沧州南部境内的无棣河沿河的河港泊位所构成,海兴是古代沧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黄正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宁欣等学者认为,学界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研究,多着眼于泉州、广州、南京、宁波、扬州、漳州等漕运和南北货物集散地,而对于沧州这一渤海起航线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通过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说明包括海兴县在内的沧州东部沿海地区,历史上曾商贾云集,一派繁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方重要起点。(《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6日14版)